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Of Institute of process engineering,CAS
流化床甲烷化基础与应用最新进展 | |
刘姣1; 崔佃淼1; 王昱涵1; 程永刚1; 王创创2; 路绳治2; 石磊3; 许光文3 | |
2019 | |
Source Publication | 化工学报
![]() |
ISSN | 0438-1157 |
Volume | 070Issue:010Pages:3808 |
Abstract | 由于CO甲烷化的快速表面反应、强放热特性,相比固定床,采用小颗粒催化剂的流化床甲烷化技术在反应活性和催化剂稳定性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从高耐磨催化剂、流化床反应器及其创新、短流程两段甲烷化技术构建及其验证等方面总结了流化床甲烷化技术开发的最新进展。优化催化剂前体制备方法、调变催化剂组成可获得具有较高骨架强度和均匀性的催化剂一次微粒,进而通过优化的喷雾造粒工艺和填充黏结剂,制备出具有可调变粒度分布、高强度和高球形度的流化床用粉末催化剂,但其黏结剂的添加明显影响催化剂的低温活性。通过改性如Al2O3和FCC催化剂的球形颗粒,进而负载活性组分,开发了制备高活性、磨损指数小于1.5的流化床甲烷化Ni基催化剂的另一种技术方法。实验室研究证实了流化床甲烷化反应速率极快,在分布板上数毫米处即可实现可能的最高转化率,且在转化率和催化剂稳定性方面明显优于固定床,不仅由于流态化催化剂床层温度均匀,而且催化剂在床层内不停循环,加快了颗粒表面的更新。增大空速和表观气速,流化床的催化剂床层膨胀,反应气体与催化剂颗粒表面间的有效接触面积增加,使得流化床甲烷化对空速和表观气速的可调范围大。操作在更高气速条件的输送床甲烷化避免了操作气速的上限限制,可大幅降低反应器尺寸,有效提高单位截面的原料气负荷能力。输送床甲烷化可采用高热导率的催化剂颗粒传递反应热,相对于气体移热效率高、能力大。流化床甲烷化已在生物废弃物利用和焦炉煤气甲烷化方面开展了侧线示范,形成了相对多段绝热固定床工艺更简单的短流程两段甲烷化新工艺。 |
Language | 英语 |
Document Type | 期刊论文 |
Identifier | http://ir.ipe.ac.cn/handle/122111/40262 |
Collection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Affiliation | 1.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2.河南京宝新奥新能源有限公司 3.沈阳化工大学 |
First Author Affilication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Recommended Citation GB/T 7714 | 刘姣,崔佃淼,王昱涵,等. 流化床甲烷化基础与应用最新进展[J]. 化工学报,2019,070(010):3808. |
APA | 刘姣.,崔佃淼.,王昱涵.,程永刚.,王创创.,...&许光文.(2019).流化床甲烷化基础与应用最新进展.化工学报,070(010),3808. |
MLA | 刘姣,et al."流化床甲烷化基础与应用最新进展".化工学报 070.010(2019):3808. |
Files in This Item: |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
Items in the repository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
Edit Comment